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石阳:中小学校园欺凌暴力现象依然频发当引起重视

  为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201611教育部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实施近3年来,实质效果并不理想,中小学校园欺凌暴力现象依然频发,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就有江苏、河南、云南、河北、辽宁、四川、湖南等地相继爆出学生欺凌事件。 

  为此,建议将推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落实作为下一步重点工作,提升地方执行力,并健全全社会参与机制,切实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暴力现象。 

  一、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具体指导,让《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切实落到实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主要从学校德育、普法宣传和加强管理的角度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进行管理和干预,但从现实来看,仅有指导性意见显然不足以缓解当前频发的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各地方执行指导意见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指导意见缺乏实施细则成为制约落实的瓶颈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尽快出台指导意见的实施细则,督促各地方切实提升执行力,切实把指导意见落到实处。 

  二、将反欺凌政策纳入实施办学理念的层面统筹考虑,营造良好的学校风气。一是要求学校制定基于学校发展实际的反欺凌方案,并配套预防性和干预性策略,明确反欺凌体系的内容,形成务实的反欺凌方案。二是提升教师发现和预处理问题的能力。邀请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家,围绕欺凌的本质、表现形式、影响后果,以及学生心理、习惯养成、处理方式等内容,对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进行深度培训,让广大教师成为遏制校园欺凌和暴力苗头的主攻手。三是加强学生教育。在校园内进一步推进道德教育的同时,设立完善的反欺凌课程。课程形式多样,要充分考虑学段和年级特点。小学阶段的课程特点可以侧重于角色扮演、欺凌影片的讨论、一些简单的社会体验,初高中课程的设计可以结合一些抽象的概念的辨析,便于学生理解和感悟。 

  三、建立全社会参与的反校园欺凌和暴力体系。社区层面建立“协调委员会”,监督辖区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配合学校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学校反欺凌规则宣传等活动;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负责执行学校反对校园欺凌规则,应经常与孩子讨论校园欺凌相关话题,对孩子出现的异样情况主动与学校沟通;媒体应当加强反校园欺凌和暴力下面宣传,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通过层层落实,分层实施,共同参与,并做到有效监控、多方研讨、积极干预,以达到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