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间,从历经最初的创业,到不断地进行组织奠基,发展壮大并健康成长,一直以来无不融汇众多默默为之灌溉的前辈们的心血和无私奉献。回顾30年的历程,确实令人振奋,也颇感欣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浮现脑际,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原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与幸广元合影
我们德高望重且时年已90高龄的印度归侨张相时老人,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从出任小组负责人到继而担任起第一届主委的重任(1986.2至1988年11月),均不顾年事已高,大事小事一肩挑,其勤恳与担当的精神,令人敬仰。
继张老之后,越南归侨黄光教授、新加坡归侨林添福总工程师、美国侨眷、云南大学副校长许克敏教授、缅甸侨眷刘富兴高级工程师、印度侨眷、年青有为70后李嵘主席等前后分别担任致公党云南省第一届至第六届的主委。他们均以赤子之心、爱国之情,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完成各个时期的任务。在各个历史时期,他们严以律已,努力做一名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的诤友和挚友。做一名“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参政党领导干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左三)与幸广元合影
回顾1986年2月致公党云南省委成立之初,面临“三新”状况(领导新、机关干部新、党员新),加强自身建设和机关建设就成为最紧迫任务。省委领导成员和机关干部大部分来自教育战线,他们走下“讲台”即要走上“机关”,全然不同的转向和千头万绪的工作,如何开展?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致公党云南省委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的紧迫感,从首先抓省委机关建设入手,加强对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认真组织学习198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北京举行座谈会,共同制定的《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问题座谈会纪要》、学习“统一战线理论”知识;安排参加“读书班”、“学习班”、“中青年骨干培训班”等;走访兄弟党派机关,虚心向老大哥学习党务工作经验等。同时,1986年底由林添福、黄光两位副主委率团,组织机关干部和骨干党员,前往致公党老基地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市,福建省福州市及上海市学习取经,这一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建立和完善机关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方向,做到心明眼亮,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1998年省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合影
30年的行进中,省委会机关由最初的行政编制7名、内设职能处室三个到如今的行政编制22名,内设职能处室五个且现有机关19位公务员中,就有12位是通过正式考录和遴选进入机关的。尤其值得点赞的是:现任主委李嵘、副主委田成有、孟庆红他们还是参加中共云南省委“公开选拔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考核通过的,且李嵘担任过德宏州副州长,田成有担任过云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孟庆红担任过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后到致公党省委任主委、副主委,他们丰富的阅历,为自身的领导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这样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年轻化的工作班子配备,可谓锦上添花。今后的致公党必将繁花似锦、光彩夺目。
幸广元
致公党云南省委已迈过30个春秋。这30个春秋与我息息相关。我亲眼目睹、亲自参与、亲自体会到致公党30年的巨大变化和长足进步。现以老党员的角度,谈几点感想,与机关年轻人共勉:1、现省委机关党务工作者大部分为年轻人。他们年轻有为、朝气蓬勃、干劲足、学历高、知识广、接受快。作为年轻的党务工作者,要按照习总书记指出的“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靠学习走向未来。”的精神,不断学习、不断充实。2、我们走进致公,选择在机关工作,就是致公党人了。就要学习致公党老前辈的敬业精神、爱国爱党精神、勤勤垦垦扎实工作的精神,传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自信心、自豪感和为“中国梦”“致公梦”,作出应有贡献的决心。3、我们在工作中,要与时俱进,不断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精神,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增强参政党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三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稳、准、实的步伐,去收获自己的工作成绩,书写自己的新篇。
幸广元
最后,愿今日的“致公”在不断行进中前行,在行进中不断历练,为自己的使命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致公党云南省委原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