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走出机场遇到热情洋溢的笑脸起,我们便开始了一段美妙的回国之旅。十天来,萦绕在我们心头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父母是上天给我们找的朋友,朋友是自己找的亲人”。如果说上辈子五百次的回眸才可以换得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么这次我们丰收的开阔眼界、事业机会、还有纯真友谊便得益于引凤工程团队的辛勤付出。我谨代表全体参会博士对引凤工程团队和致公党表示衷心的感谢!
走出国门是任你博的回国。怀揣“师夷长技以自强”,我们的前辈远赴重洋求索振兴中华的良策。追随他们的脚步,我们走出国门看世界。身处海外,才真切感受到“祖国”两字的份量。祖国就像母校,只能我们自己吹毛求疵,却不许外人说半个不好!只有背靠强大的祖国,海外游子才能得到外人应有的尊重。否则,就算是猛虎,就算是蛟龙,也可能遇到“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的尴尬。
学成之后,我们回来了。因为我们的根在中国。事业的成长离不开根的滋养,而找到那片甘愿滋养你的土壤,才可以盛开的如此娇艳夺目。然而,多年的海外生活让我们对日新月异的祖国变得陌生。我们发现自己是一只暗夜里迷途的“小海龟”,面对一堵堵看不见的墙,我们失去了家的方向。我们是幸运的,通过引凤工程的平台,我们得以在短期内密集地拜见20多所高校的校长、院长和企业负责人,和他们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这对于孤军作战的“小海龟”而言,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一次会见,都为我们推倒了一堵墙,打开了一扇门,一扇回家之门,一扇报国之门。
“引凤工程给我们提供的不是工作岗位,而是寻找工作的机会和扎根国内的方式。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赠与一件实物,不如教会一种方法,教会一种方法不如引导一种观念,引导观念不如培养一种思维方式。从“鼓掌、擦玻璃、酒桌礼仪到产业发展趋势”,在过去的日子里,徐放处长就是在培养思维的层次对我们润物细无声。这些都是令我们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这也是一次开眼界之旅。有人说PhD是Permanent Head Damage,永久性脑残。其实,中文的翻译才更准确——博士。除了是一个领域的专家,博士更应该博览群书,纵观天下,做一个了解方方面的杂家。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如今的科学前沿大多处在交叉学科的边缘,对相关领域的了解可以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创新思路。比如,农业也对材料学有很大的启发,因为最早的复合材料便是稻草加泥。马云等商业大佬也再三呼吁跨界经营和跨界人才。开阔的眼界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参观了大学和企业。聆听了刘教授分享的心路历程,还有何总分享的创业经历。作为一个创业道路上的新人,我对何总的肺腑之言感触颇深。如何发掘人才,用好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艺术。同时,作为即将走向其他工作岗位的同学而言,也是受益良多。恃才傲物的时代已然过去。不要哀叹自己怀才不遇。一个人只有理解了老总的难处,满足了老总的需求,才可以在职场的路上走得更顺更远。
我们还参观了国之根本——农业的展览,体验了民族瑰宝——中医的奥秘。我们被先人们的智慧所折服。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沉寂后,中医开始借助现代仪器唱响了复兴的号角。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院长总是谦虚地介绍,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国内是前三的中医院校。其实,论实力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布,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世界前三的中医药大学!世界应该更多地听到来自中国的强音!
南京的梧桐郁郁葱葱,扎根在南京的引凤工程如今已经枝繁叶茂。从引凤工程和致公党,我们受益良多,我却不想说太多的感谢,因为在中国,我们的传统是大恩不言谢!在此,我们衷心的祝愿引凤工程这颗伟岸的梧桐树越长越好,引来更多高层次的金凤凰。
相逢总是很短暂的,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面对朝夕相处的朋友,一切都如昨天,我们不忍说分手。如果不曾相见,我们就不会相知;如果不曾相知,怎会受这离别的熬煎。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见。越过下个黎明,我们就将各奔东西,无论是将扎根江苏,还是散布全球,我们的心都在一起,因为我们的根在中国,同是中华儿女,如今我们又多了一个共同的标签:第五届引凤工程的团员。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复兴而努力,因为中华的复兴匹夫有责,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