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记维护归侨侨眷权益的一件事

  2015年,是中国致公党成立90周年,也是温州致公党组织成立30周年。作为党派的一份子,无论人事变迁,在荏苒的光阴中,我始终对致公组织怀着深厚的感情。这份感情,不仅是因为自己曾在第三、四届市委会担任专职副主委,更是因为党派内多年来关爱帮助党员的优良传统感染了我。借此机会,我也谈谈在市委会专职工作期间的一件事,以期这种良好的传统和氛围能够得以传承。

  这是2002年8月份的一天,致公党老党员唐德隆先生带着一张申请报告和一份已经发黄的产权证明来到墨池坊1号,即当时的致公党温州市委会机关。此行的目的,是就他们家侨房的落实情况恳请致公组织帮助。

  在接待中,我得知唐先生是二战后第二年随家人从新加坡返温的归侨,当年他才11岁。1949年解放后,其父将新加坡的资产变卖,并通过新加坡私人银行“大众汇兑银行”将钱汇至温州,建盖了信河街甜井巷的房子。2001年温州旧城改建规划时,他家的房子已面目全非,大部分房间已经被“经租”(1958年由政府统一经营出租的私房),他们夫妻和3个子女仅挤住在狭小的一块旧屋内,连厨房和卫生间都只能搭在走廊里。唐先生的来意,是因为得知温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归侨侨眷权益保护的政策,开展了涉及到保护归侨权益的侨房归还工作。但令唐先生着急的是,1949年新加坡“大众汇兑银行”是私人银行,国内银行又刚从国民党手中接管,所以当时汇钱盖房的佐证材料全无。既然无法证明盖房经费是来自国外,也就无法证实这是侨房,那么要享受侨房政策也无从谈起。因此,唐先生想请致公党组织出面解决这个难题。

  得知情况后,我向致公党四届市委会盛培林主委作了汇报。在盛主委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我们就唐先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与市侨联和侨办进行了多次对接研讨。这件事也引起了当时市侨联主席陈永光和市侨办主任陈永聪的高度关注。市侨联专题研究该问题,并主动发函联系新加坡温州同乡会馆。几经周折,同乡会馆核实确认了唐先生的侨汇事实。之后,市侨办第一时间研究出具了侨房拆迁补偿问题的确认函件。最后,由致公党盛主委亲自偕唐德隆先生拜访了当时的分管副市长阮辉,他阅后,立即在函件上批示意见,要求改建指挥部落实具体问题。

  事情的最终解决,让唐先生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而这一切,离不开温州致公党组织的努力。2003年6月份,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行政诉讼法鼻祖”罗豪才先生来温调研,当他听说此事时,连说了好几个“好”字。

  时至今日,我仍然能够清晰记得唐先生求助时的焦虑表情,也能够欣然想起他在问题解决时聚在脸上的喜悦。今天,当看到唐德隆夫妇身体健康硬朗,家庭幸福美满,我由衷为其高兴。        

  (同时,借此文向时任市侨联主席陈永光和侨办主任陈永春表示感谢!)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