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公党广东省深圳市委会一直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由副主委张曙光分管宣传工作,并专门成立宣传委员会,由市委委员朱克恒担任主任,形成领导带领、专委会配合的工作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根据习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精神,市委会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探索宣传思想工作新方法,大胆尝试、勇于创新,逐步建立起推动市委会工作的网络宣传体系。
一、“华人之家”网站,在成长中蜕变
1998年,深圳市委会建立“华人之家”网站,开深圳民主党派建站之先河。其间,经过多次调整,网站建设日益成熟,致公党中央也给予高度关注,罗豪才主席来深听取深圳市委会工作汇报时,也向当时的闫小培主委提出,希望深圳在网站建设方面能取得新的突破。
2008年,网站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改版升级,新增了““支部活动”、““党员风采””、“社会服务”、“自我展示”等6个栏目与“致公新闻”、“中国﹒深圳”、“港澳台新闻”3个板块,使网站的访问人数有一个大提升,近几年来,网站的日均访问人数一直保持在300人次左右。
为适应日益提高的资讯需求,网站一直在调整更新。2013年,市委会对网站栏目进行优化与突出,加大对“深圳致公”板块中“市委会讯”、“支部活动”与“党员风采”三个栏目的采编力度。这几个栏目讲的都是市委会的最新工作动态、支部活动与党员亲身经历的事,读来倍感亲切,这样的调整使网站更具可读性,起到了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虽然网站已有一批固定的读者,但在对比、研究致公中央网站及其他地方组织网站后,市委会意识到2008年改版的网站,无论从版面设置还是栏目内容都已无法满足党员此时的阅读需求。因此,2014年,市委会决定启动网站全新改版升级工作,从版面设计、一级目录、二级目录到后台程序都将进行大调整,计划将栏目设置与党派工作结合得更紧密,使网站全面囊括市委会与基层组织各项重要工作,强化专题建设,注重增加与访问者的共鸣,着力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党派工作并通过网站浏览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此外,还计划增加一个资讯专栏,及时转载针对侨海人士的优惠政策、扶持计划等,加大力度宣传执政党和政府对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关怀和爱护。
历时17载,“华人之家”网站已成为深圳致公党扩大海内外影响的一张名片。许多海归人士通过网站了解到深圳致公党,并以深圳致公党为窗口了解致公党的基层组织、了解深圳的民主党派。近几年,网站新闻刊登的数量与浏览人数节节攀升。2012年,华人之家网站上传新闻180余篇,总点击率超过56万人次;2013年,网站上传市委会及基层组织相关文章105篇,总点击率超过65万人次;2014年初至今,网站上传市委会及基层组织相关文章已达92篇,总点击率超71万人次。截至目前,网站上传致公党中央及省委会相关新闻1520篇,深圳致公党相关新闻963篇,中国·深圳新闻5324篇,港澳台动态4737篇。从上传量可见,市委会及基层组织的活动数量与质量在迅速提升,党员参与宣传思想工作的热情在逐渐提高。党员的积极参与既是我们网络宣传工作的助力,也是我们网络宣传工作的成果。
深圳市委会网站的成长,离不开深圳致公党员的积极参与,也离不开致公党中央及省委会的关注与支持。2009年11月,中国致公党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全国仅有七个地方组织被致公中央选为大会发言单位,深圳市委会是其中之一。在2011年致公党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网络管理员、致公党党员黄新宇,被致公中央评为“致公党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
二、“深圳致公”微信,在探索中前行
我市有党员1115名,平均年龄46岁,从2013年初至今发展的229名新党员平均年龄34岁,党员结构年轻化、知识化是深圳市委会人才结构的一大特点。任你博地与年轻党员沟通,深圳市委开通微信公众号是经过认真思考,开始设想将快速普及的微信作为宣传渠道,将微信实时沟通、零资费、低碳化的优势作为市委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
2014年3月,全国人大与政协“两会”首次启用微信公众号,3月18日,致公中央的“中国致公”微信公众号首期新闻正式面世,这些都为市委会开通微信注入了信心。在内部试运行一个月后,4月25日“深圳致公”发布首期微信新闻,截至目前,“深圳致公”微信总用户数401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36%,共发布7期26篇新闻,基本栏目包括要闻、基层动态、社会服务、党员艺苑、知识堂等。“深圳致公”微信公众号的开通,再次开深圳民主党派之先河,并获得广大党员的好评。
在信息化的今天,如何运用新媒体引发我们的思考。微信政务平台是一种潮流与趋势,在中央的引领和示范下,做与不做已经不是问题,如何做好才是我们思考的重点,经过一段时间探索,我们将工作体会概括为四点。
一是学习借鉴。微信公众号作为新的宣传渠道,市委会仍处于学习、探索阶段,目前主要学习借鉴中国政府网、致公中央等党政机关官方微信,例如“知识堂”栏目的内容就是在获得致公中央同意后,原文转载发到深圳微信新闻中,并在作者处标明“转自致公中央官微”(在此也对王部长表示感谢)。但因为市委会工作与中央工作差距较大,所以在学习、借鉴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动。
二是多层审核。微信具有实时发送、受众面广、阅读及时、历史信息滞留以及每日限发一条等特点,这就要求发送新闻时需要更加谨慎认真。因此市委会形成宣传室组稿初审,办公室主任审核、主委最终定稿等多层把关以及机关内部试发的监管体系,力争将错误率降到最低。
三是丰富栏目。除上述基本栏目外,尚在筹备中的栏目包括图片新闻、专题、口述历史等,将借助微信图文并茂的特点,丰富内容,提升品质,侧重针对年轻党员进行党史教育。
四是推广微信。目前“深圳致公”微信用户群已占全市党员的36%,接下来会继续通过短信、网站进行宣传,也会在新党员入党,举办各类培训班时提醒党员关注公众号,鼓励党员利用微信与市委会一对一沟通。此外,我们也向党内其他地方组织推荐“深圳致公”微信公众号。
三、“致公快讯”平台,在空白中衔接
“致公快讯”平台,即通过网络发送信息,以短信形式出现在对方的手机上。2014年2月至今,已发送“致公快讯”18条,内容涉及市委会要闻、2014“两会”喜报、基层组织动态、重大活动通知等。
相比较于网站与微信,“致公快讯”平台具有精准定位、及时高效的优点。市委会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及委员等发送最新工作情况、通知公告,根据对方反馈情况再进行电话沟通,既保持市委会与骨干党员间的沟通,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利于保持与老党员的联系。我市离退休老党员224人,占全市党员总人数的20.1%,大部分老党员尚不习惯浏览网站或使用微信,通过传统的纸质媒介又会出现资讯滞后的问题。老党员对致公党有很深厚的感情,希望能及时了解市委会的近况,所以市委会使用“致公快讯”平台将市委会最新工作动态发送给老党员,使老党员一直保持与市委会同步。
可以说,网络宣传的扩散性,大大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效率;网络宣传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艺术感染力;网络宣传的交互性,使传播变成双向,有利于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圳市委会在探索宣传思想工作方法的道路上,始终不忘网络宣传作为一种创新手段,其目的是使民主党派成员通过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获取信息,快速成长、成熟,因此将新兴的网络媒介(包括“华人之家”网站、“深圳致公”微信、“致公快讯”信息平台),与传统的纸质媒介(包括周讯和《深圳致公》简报)结合,建立一个立体、高效的宣传架构,通过“大宣传、大教育”带动党员“致力为公”、“参政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