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客运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服务行业。随着高铁快速发展、私家车持续增多以及打车软件的普及,近年来道路客运行业竞争压力加大,比较优势不断弱化,急需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道路客运定制服务(以下简称“客运定制服务”)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客运定制服务是以满足社会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实行“点对点”“门对门”“随客而行”定制化服务的新业态。继2016年《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交运发〔2016〕240号)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各地积极试点客运定制服务,提升了客运服务质量和品质,更好满足了广大旅客的出行需求。但从各地试点来看,目前发展客运定制服务还存在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现有政策对道路客运在线路、站点、班次等方面的相关规定限制了客运定制服务发展空间;线上平台建设五花八门,集约化程度不高;发展质量、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方面存在漏洞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尽快修订相关上位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在相关条款中增加“客运定制服务”内容,明确客运定制服务的合法身份和定位,提出道路客运行业的发展目标、工作原则和发展方向;明确客运定制服务涵义,市场准入条件,客运企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管理部门各自应承担的职责,以及客运定制服务安全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内容,明晰界定传统客运班线与客运定制服务的业务边界,为客运定制服务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积极推进客运定制服务试点工作。在当前试点基础上,鼓励各地在线路许可、车型选择、班次调整、停靠站点、运价制定等方面进行政策创新,在经营模式、服务方式、安全监管以及多业态融合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客运定制服务新模式,为全面推行奠定基础。
三是建立统一线上平台。探索组建道路客运经营联盟,搭建统一的互联网线上平台,或探索利用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服务网以及手机客户端“客运12308”App提供客运定制服务,逐步实现与相关客运企业数据库的实时对接,并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客运定制服务线上查询、网上预订、运力安排网上调度、出行过程网上记录、对账结算网上实现、服务质量网上评价等功能,通过线上平台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定期对客运定制服务进行跟踪评估,根据客流量、营收情况、旅客需求等相关数据信息,及时调整优化营运方案,促进客运定制服务规范有序发展。
四是重点加强客运定制服务安全监管。严格审核从事客运定制服务相关准入条件,对开展客运定制服务的客运班线实行备案管理。指导督促道路客运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及车辆安全例检制度、行包安检、实名制管理等安全防范要求,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加强车辆动态监控,安装具有视频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实时监控营运车辆运营情况。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将安全管理作为信用体系考核的重要指标,利用线上平台定期开展客运定制服务质量测评并公开向社会发布,不断提高行业监管水平,保障客运定制服务安全管理。
五是促进客运定制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眼个性化、小批量、高品质的特点,重点做好“门对门”“点对点”的中短出行服务,加强与传统班线客运、巡游出租车、网络预约出租车等道路客运方式的相互补充和差异化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便捷化的出行需求。加强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联程运输,加强与铁路、民航等运输方式的时间及空间衔接,促进不同运输方式、班次和信息对接,有效弥补产业布局缝隙,真正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隙对接”。大力推进运游一体化,在3A级以上重点旅游景点积极探索旅游直通车、旅游专线,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通村村”模式,采取道路运输传统模式与客运定制服务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道路运输综合服务能力,解决乡村偏远地区出行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