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感悟“创新”

   

  创新,是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理念”之一,并居于首位。它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凝聚推动发展强大新功能的重要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十一届三中全会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是规模巨大的社会创业创新力量的结果。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切工作前行的航标。放眼今日世界,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无疑是因为树立了正确的发展理念,走上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篇布局,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一个参政党的致公党,当前,应主动地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大趋势,紧紧围绕创新发展理念,把实施“十三五”规划作为议政建言着力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以参政为民为内涵,以侨海报国为目标,发挥优势,汇聚力量,不断激发成员创业创新热情,推动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进一步畅通有序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渠道,献其锦薄,贯彻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学习贯彻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 

  都说基层支部是个“家”。我想,只要每个家都办好自己的家务事,都勤勤恳恳地创新创业,致公党这个“大家”将永远是振兴中华的焦点和主角! 

  “创新,”作为一名普通的致公党员,一个参政党的成员,应当如何面对? 

  首先,我认为创新不仅是发展方式、方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创新、观念的创新。 

  记得13年前我退休的2012年,有人这样说:“60岁有权无权一个样,70岁钱多钱少一个样,80岁女人男人一个样,90岁死人活人一个样。”这本是乏力、缺味、狭窄、无所事事的几句话,当时我却表示同感。13年后的今天,70古来稀老观念已被新常态取代,如今是“百岁古来稀,九十不稀奇,八十小弟弟,七十摇篮里。”这不仅显示了人生精神上乐观至上,更启示了人生积蓄前行不断奉献的价值。我的入党介绍人宋元模和校友涂元希,他二人几乎命运相同,在文革非常时期里,受到残酷迫害,从“老右”到“牛鬼蛇神”,从“牛棚”到“班房”,历尽坎坷,一生迂回曲折,但都无怨无悔,“半生坎坷半生拼搏”对党忠心不改,终于分别受到“全国模范教师”和国务院的“共和国改革英模”、“东方之子”殊荣。宋、涂两老的人生在不懈追求中闪光,这种用血汗泪水闪光的瑰丽,应当比获得的荣誉更美丽。 

  他俩对党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和教育了我,加上了创新理念的输心,更让我找到了应当如何面对“创新”的答案。 

  今年,我已73岁,年纪大了,头发白了,青春的矫捷已成为记忆,有人劝我,不要“不知死”、“不知老”,也该休息休养了。但我想,我是个致公党员,随着祖国心脏跳动的脉搏,创新这个发展第一动力给我前行力量,我应当是还处在“摇篮里”正起步,还有那么些段“小弟弟”以至“不稀奇”“古来稀”的路子。尽管今天前行的路子是滚石上山,是爬坡过坎,但我仍执拗——曲线总比直线美,曲线有挫折,有流动的韵味,能给人以多元的思考,能厚植人创新的理念。 

  曲线,还能给人们值得往事的回味——在我退休后的十多年间,我写有20多篇提案,有4件还被市区评为优秀。市委会给我以“优秀党务工作者”、“参政议政先进个人荣誉”; “一份提案,系连千家万户”(中国致公,200712期)、“一份移风易俗·美化环境的提案”(政协天地,20088期)我留给期刊的油墨香见证了我的心血;2012年省委会“喜迎十八大·同心展风采”征文活动,我荣获一等奖,成了近几年来我参与征文活动4次获奖的最高奖,不久前,纪念抗战70周年盛会,我有感而发,“赞叹盛典”,被福建省致公网录用。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有生之年,让微霞先辉,执拗为民,让终生无悔。这是我人生的价值观,也是我对创新理念颇生的感触。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