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两会之声】陈怡霓委员:以友好城市间直接投融资为抓手 加大在海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力度

  3月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致公、侨联、对外友好界委员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陈怡霓作了题为《以友好城市间直接投融资为抓手  加大在海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力度的建议》的发言。以下是发言摘登: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发挥重大作用,不仅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很多发展中国家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而且通过推进跨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国与合作国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支持世界经济再平衡。在金融措施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建立和丝路基金的发起运作大力支持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可是,尽管参与“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都很认同这个倡议,但是投资没有引起发达国家主流社会的持续共鸣与赞誉,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走出去都受到了种种猜疑,甚至遭遇不公平待遇。 

  我们发挥致公党“侨”“海”优势,通过海外联谊活动了解海外地方政府与民众的需求,也作了一些思考,在此向党中央和政府汇报:建议以友好城市为抓手,善用“侨”“海”资源,鼓励中国城市与发达国家城市的直接投融资合作,建立亚投行与丝路基金的南方总部,充分授权以主导海外城市项目的投资管理,进一步争取发达国家主流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 

  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基础设施升级和投入这些看得见的实惠,让“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的民众和地方政府认同。在此特别强调是海外民众与地方政府的认同,而不仅是中央或者联邦政府的认同。因为欧洲、大洋洲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主体是城市,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中央政府不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海外商业合作,决定有效合作的往往是地方层面。我们与海外发达国家社团交流时了解到,比如英国、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他们的基础设施普遍发展滞后,希望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参与他们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需求同样很强烈,一方面可增加就业,另一方面可拉动国民生产总值,而且成效可见。 

  二、帮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中国资金更好地防范投资风险并获取稳定的回报。第一建议我们的企业、“亚投行”“丝路基金”的走出去战略,除了发展中国家,也要兼顾发达国家的需求。发达国家的政治、社会、法律环境更稳定,有利于投资分散风险,而且发达国家掌握西方主流舆论,只有双方互惠共赢,才能让“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被全球社会所接受,也能够减低发展中国家投入的风险。第二,走出去的资本要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与国际惯例接轨,充分调动所在国当地的资源,尤其要擅用包括港澳台人士在内的华人、华侨团体的作用。 

 

  三、发挥地方的友好城市交往联系,充分调动海外华人华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让国内有条件的地方城市充当中国资本与海外联系的“超级联系人”。中国城市对海外城市的投资与合作比较容易获得民众的支持,而国家的投资往往很敏感,容易让政治因素过多介入经济事务。以广州为例,广州与65个海外友好城市都保持了密切的经济与文化方面的联系,包括新西兰的奥克兰等。奥克兰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很希望亚投行、丝路基金参与城市建设。能否调动地方城市的积极性,以友好城市为抓手,推动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发达国家的城市投资与建设,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其他发达国家的认同和支持。 

  四、建议亚投行与丝路基金在海外联系密切、港澳资源丰富的南方地区设立总部,区别于地方建立的地方版丝路基金。丝路基金南方总部在投、融资上充分授权,相对独立运作,总部提供审计监督、合规性、法律方面的支持。运用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模式,鼓励地方资本和人才充实南方总部,充分发挥地方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南方总部可建立在广州或者深圳,有利于调动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吸引港澳地区的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团队聚集,形成发展合力。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