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公党省直四支部党员、山东华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王广伟反映: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智能化工厂建设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点之一,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最小单元,其将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装备、基础元器件等构成部分结合成一个有机系统,支撑大数据、云计算等尖端信息科技有效发挥作用。只有以足够数量的智能化工厂作依托,才能在行业内连点成线,在区域内连点成片,在全国及全球形成连接点、线、面的生态系统,打造立体化运营态势。
但是,目前智能工厂建设缺少相应的参考标准体系和衡量指标,企业也不知如何与工业4.0结合开展智能工厂建设。为此,建议:
1、建议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经信委、发改委、中小企业局、行业协会等部门牵头开展智能工厂标准化工作。工厂智能化首先要建立标准,只有标准先行,才能大力复制推广。一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特性设定智能工厂标准化指标,包括生产效率、人工雇佣、原辅材料利用率、排污标准等方面。二是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传统企业或新兴企业实施智能工厂建设的成熟度评估标准,鼓励有条件的、有产业配套的企业率先开展智能工厂建设,一方面避免企业不顾自身条件硬上马,另一方面避免政府为了“政绩工程”,“怂恿”企业盲目上马,造成企业资源及政府资源的浪费。
2、根据企业的行业特性、规模及发展阶段设定智能工厂的实施步骤及版本。可以鼓励企业先进入门槛较低的智能工厂版本,逐步向更高级的版本拓展,直至达到智能工厂建设的理想状态。鼓励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重点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等具有一定科研实力、资金实力及人才优势的企业率先实施标杆性智能工厂建设,待其运营状况良好后在产业集群区域、行业内或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3、加大政府对智能化工厂建设的支持。一是建议国家层面或地方政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率先实施智能工厂建设的企业给予支持,在关注大中型企业的同时注意发现、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智能化程度强的小微企业或初创企业。二是鼓励企业方根据自身特色实施智能工厂建设,而不是由相关部门给企业方下达智能工厂建设的硬性计划、指标和任务,激发企业主动性。三是抽调相关部门、院校专家与企业方组建行业性智能工厂理论研究及实施专项小组,推动智能工厂的建设步伐。四是采用企业出资、政府拨付专项资金等方式,用于有关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相关新工艺、新材料等的课题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