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关于促进“微工厂”设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

   致公党党员,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工程师周文鹏反映:

  当前,社会进入微时代,如火如荼的3D打印设备也迎来了竞争对手—“微工厂”。

   “微工厂”的概念,在1990年由日本机械工程师实验室提出。传统意义上的“微工厂”是指以实现个性化需求可加工制造机械部件的微型设备。最新的“微工厂”被国外众多媒体一致称为全新工业革命的先声,不仅具有3D打印机的全部功能,而且融合了金属机械加工的功能,能对物体进行切割和蚀刻。

  一、“微工厂”的优势

  “微工厂”与当下流行的3D打印技术相比具有更多优势:

  一是在功能作用方面,“微工厂”将3D打印技术与机械加工结合,不仅配备有标准的3D打印设备够打印物体,而且配备了铣削等设备和印刷头能够进行加工。

  二是在加工材料方面,“微工厂”所可以加工的材料更加广泛,不仅可以加工塑料等3D打印技术的常用材料,而且可以对木头和金属等进行加工。

  三是在精度控制方面,“微工厂”能够设计图的编码进行打印、切割、蚀刻、着色等处理,控制十分精确,甚至可以蚀刻微芯片。而相对来说,3D打印机在尺寸精度方面不易控制。

  二、“微工厂”的推广价值

   “微工厂”设备的体积比桌面型3D打印机稍大,但生产效率更高,噪音更小,具有广泛的推广使用价值。

  1、“微工厂”被认为是全新工业革命的先声,美国已经率先发展。我国要实现由工业制造业大国向工业制造业强国转变,必须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选择关键技术优先发展是重中之重;

  2、“微工厂”在技术上已超越3D打印,且具备众多优势。目前3D打印产业发展迅速,“微工厂”可作为3D打印产业的延伸,打造“微工厂”产业链;

  3、“微工厂”设备具备机械加工的功能,为传统机械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契机。

  三、对发展“微工厂”设备制造产业的建议

  一是密切关注“微工厂”设备的研究进展,积极主动迎接新一轮产业变革。“微工厂”最先由欧美一些国家提出,最初由一些技术性和动手能力都很强的人出于兴趣的心态而动手操作完成某一件作品,国外众多媒体一致将“微工厂”称为全新工业革命的先声。面对这一极具成长性的新生事物,应敏锐跟踪,密切关注,把握机遇,及时掌握“微工厂”、3D打印等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二是鼓励联合开展“微工厂”设备研发,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依托高校、科研机构搭建微工厂设备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各高校联合3D打印公司、机械制造公司建立微工厂设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突破“微工厂”设备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三是整合3D打印及机械制造资源,以发展“微工厂”设备为导向推动传统机械制造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有效整合相关资源,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推动具备一定的新技术、新设备研发能力的传统机械制造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发展“微工厂”设备相关产业,逐步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微工厂”设备制造技术链、创新链、产业链,实现传统机械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转型。

  四是加大对“微工厂”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动“微工厂”设备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支持微工厂设备中3D打印软件控制技术、材料技术、激光技术等关键技术及相关机械加工组成技术研发。推动设立微工厂设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基金,鼓励企业投资、研发、生产和应用微工厂设备。将微工厂设备制造产业纳入重点发展产业和产品目录,对实施产业化的企业在市场销售、推广应用上给予政策支持。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