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公党青岛市委委员、山东省泰山学者、英国归侨、青岛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王乙潜教授反映:
近年来,校园欺凌、暴力事件,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且数量上升、性质恶劣、危害严重、影响较大,应引起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高度重视。2016年6月,李克强总理对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
校园是社会的一角,是学生成长成材的摇篮,也是国家培养学生具有德智体美劳素质的重要场所。有效治理校园暴力,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健康运行,是各级政府、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家庭共同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为此建议:
一、强化法律保障。政府相关部门(教育部与法制部门)应联合出台制止校园暴力管理条例,通过法律规范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未成年监护人等组织、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让学校管理有法可依,社会关注日益彰显,家庭教育齐头并进,让校园暴力治理走上法制化、常态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二、推进校园“三进”活动长期有序开展。持续推进法律宣讲进校园,法制宣传进校园,依法治校进校园“三进”活动。通过“三进”活动,力促校园形成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提升、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浓厚,形成法治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良好秩序和环境。
三、持续推行“三联动”。持续推行警校联动,校民联动,警民联动,建立警校民互动、联动体系,建立健全互动、联动机制和措施。设立和发放联系卡,确保有事情、有案件能够迅速出动、妥善化解、有效处置。
四、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切实清理掉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对校园周边租赁、出租场所、小卖部、小吃部、小旅馆“三小”场所,交通疏行等实行严格管理,保持校园周边环境清洁、秩序井然、文明和谐的状态。
五、不断提升教师法律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切实加强对教师法治意识的培训,有效提升师德素养,形成校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遵纪守法、依法治校的师德氛围。开设校园法律道德教育课程。将校园法律道德教育成效纳入对学校及主要负责人的履职考核。
六、加强对校园暴力频发学校的追踪管理。对校园暴力频发的学校要强化安保措施,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严肃查处是否存有失职渎职、相互勾结等行为。对不良学生建立警校民联动、互动管束,对相关责任人责令限期整改机制;对校园恶势力、校内外勾结势力、不良老师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从严从快惩治和处置,防止事件升级和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