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致公党淄博市委党员,淄博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主任王梅;致公党淄博市委副调研员丁涛反映:

  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药事业,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对中医药事业提出了建设性纲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中医药事业发展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部署,将“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写入文件中,直指中医药发展问题的关键和要害。

  中医药发展面临主要问题:

  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常见多发病中中医科研经费投入比例偏低。统计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常见多发病科研投入逐年增加,但中医等疾病的投入总计不足总投入的0.1%,中医投入的比例仍然偏低。

  二是中医药服务能力匮乏,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医药在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独特理论和治疗方法,老年人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日趋增加,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满足不了群众健康需求。

  三是中药临床药师严重缺乏,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比重逐年增加。随着中药品种、产量和临床用量成倍增长,中药不良反应成倍增长,大部分是由于中药尤其是中成药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同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失,中药临床工作开展不起来,对临床不合理使用中药没有及时干预,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比重逐年增加,影响了病人康复。

  四是中药材基源品种体系建设缺乏,严重影响到中药制剂的质量。中药材基源品种的再认定,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原因,中药材的使用、流传,完全是靠师徒相承、感官识别、粗略的文字叙述和差距甚大的图谱流传至今。此外,还有地域用药的差异,造成了中药材基源品种的混乱,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时常发生,干扰了中医用药和临床疗效。

  五是中药种植产业下滑,影响了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水平。近几年,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致使种植户积极性不高,中药种植缺乏统一规划,种植分散,种植地质量差,规模效益低,栽培技术落后,田间管理不到位,机械化程度和工作效率低,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同时,技术推广与指导体系不健全,科技带动力不强,技术标准、操作规范流程建立不完善,药材质量难以保障。

  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常见多发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入力度。统计显示,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率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70%。目前,我国慢性病高发呈“井喷”态势。中医学在几千年来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手段,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治未病”理论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推广中医“治未病”,不仅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阻断疾病深入或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还能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多赢局面。2006年,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列为优先主题之一,因此,加大常见多发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入力度,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调整现今中医药高校办学方向,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采取定向培养方式,国家政策方面,鼓励中医药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去基层和农村从医,服务于基层百姓。二是建立中医药人才数据库,改革现有的医疗体制,鼓励市级以上大医院中医药专家走向基层医院,为基层培养后备人才。三是采取选派基层优秀中医师到高校和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方式,整体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建立专业中药临床药学队伍,提高中药用药安全性。建议从国家层面参考西药临床药学人员培养模式,把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基础好的三甲中医院设为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基地,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基地,以基地为平台践行中药临床培养模式和培训规范,培养具有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和全面药学知识的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中医用药方案的制定和临床用药的监督,与临床医师双重把关,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真正保障中医临床的用药安全、有效、科学,提高中医治疗质量。

  四、健全中药材基源品种管理体系,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首先,建议利用各地中药材种植优势,建立中药材标本苗圃,培育制作研究中药材标本,从品种的选育、种植、原植物鉴定、药用部位质量分析、药材品质的评价、对照标本的制作、对照药材的研究等,进一步健全中药材基源品种管理体系,拓展中药材种植范围,提高中药材质量,充分发挥各地区天然药物资源优势。其次,各地方中医院对中药饮片进行基源管理。首先药房在采购中药饮片时,一种饮片固定一个来源,即一个科、属、种。中药房可通过编写饮片使用手册、建立本院的饮片标本室等方法实施,保证饮片来源明确、入库验收准确,减少医患纠纷,提高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疗效。

  五、加大中药材种植扶贫力度,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各地政府应将中药材种植业纳入大农业范围管理,给予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企业相应农业身份,政策上鼓励道地药材的种植,可以给道地药材补贴,政策收购道地药材,统筹考虑农业政策、扶持资金、扶贫项目等给予大力支持,并逐步建立中药材种植顶层规划设计和储备制度。对重点品种进行重点扶持,结合本地实际,针对适宜本地大规模种植的中草药,并且是常用大宗药材的重点品种,疗效确切的精方验方成药的原料品种,政府应给予重点扶持,包括政策、资金和科技引导等方面的扶持。把中药种植列入相关农业政策支持范围,从根本上切实解决以药材种植为主地区的三农问题,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村稳定。同时,加大对中药材种植业技术扶持力度,特别是栽培、管理、质量等,政府主管部门可以聘请科研机构专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咨询,加大帮扶力度,以保证中药原料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