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建议进一步加快方志馆建设

  致公党临沂总支三支部主委、费县史志办主任 刘露 反映:

  方志馆是存储、管理、利用地方志等史料的重要场所,也是集中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与特色的重要窗口,不仅担负着传承历史、启迪未来的历史责任,新的形势下,将更多地承担起打造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社会责任。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地方志信息资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人民群众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这就决定了新形势下的方志馆应是具有独立、开放、面向全社会服务的公共方志馆。国家《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把方志馆建设列入总体目标,明确要求到2020年省、市、县三级方志馆全面建成。

  但从各地区方志馆建馆实践看,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进展不平衡、专业人才匮乏、管理亟待加强、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和不足。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尚在观望迟迟不见行动,已建成的方志馆也是设备不健全,展陈和信息化建设滞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对方志馆建设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相关法规规章落实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史志馆无人员编制、无专门管理人员,没有设专项管理经费等。

  为此,建议:

  一、各地要把方志馆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高度重视,确保资金投入到位。要设立必要的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干事。要加强对方志馆建设的调度和监管,确保实现《规划》确定的方志馆建设全覆盖目标。

  二、抓好规范性和标准化建设。确定《方志馆建设标准》,明确各省、市、县(区)方志馆场馆面积、人员编制、专项资金最低标准,供参照执行。

  三、各地要吸收借鉴其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经验,突出史志、地情特色,科学划分功能区域,配齐完善必要的基础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可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的展陈手段,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方志馆建设与发展之路,努力将方志馆打造成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四、设立地方史志开发和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征集散失在外地或保存在个人手中的地方史志资源,为方志馆馆藏的不断充实提供资金保障。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