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山东省委常委、威海市委主委,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筑设计院院长于富波反映:
“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污泥无害化处理达到80%,但实际情况是规划要求没有得到实现。
我国近年来随着“水十条”等环保政策发布,污水处理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污水处理厂大规模进行建设,随着污水处理规模及标准的提高,污泥总量大幅度提升。据统计2014年全国污泥总量为3581万吨,2015年全国污泥总量超过4000万吨。大部分城市的污泥都没有安全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其中含有的大量污染物包括病原微生物、氮磷、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盐分污染给土壤和水源造成很大的风险,带来了二次污染。所以我国在污水处理事业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将面临巨大的污泥处理处置压力。
“十三五”环境保护将加大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力度。国家环保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环保总量函【2016】391号《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减排核查核算工作的通知》,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的规范性核查提到了新的高度,将污泥处理处置与减排核查正式捆绑,各级政府已对污泥的处理处置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和财政扶持。
目前污泥处置方式中,土地填埋占63%、污泥好氧发酵+农用约占13%、污泥自然干化综合利用占5.4%、污泥焚烧占1.8%、污泥露天堆放和外运各占1.8%和14.4%。事实上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运的污泥绝大部分属于随意处置,真正实现安全处置的比例不超过20%。
这些年来借鉴国外经验,国内在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上也进行了长时间的摸索,国内污泥行业形成了深度脱水+填埋;干化+焚烧+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好氧发酵或厌氧消化+土地利用等主流可行的技术流派和路线。其中,深度脱水填埋,是国内目前采用的主要污泥处置方式,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投资较省,处置成本费用低廉,但却是以牺牲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为代价,且占地面积庞大。而且问题的关键是该种方式如果防渗环节出现纰漏,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土地和地下水污染。污泥酵养堆肥是一项生物处理技术,由于污泥酵养堆肥需要占用大量的场地,且由于污泥成分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其存在的大量重金属,使得污泥堆肥只能用于园林绿化,无法在林业及农田中推广。目前国内污泥堆肥项目有一半处于停运状态。污泥干化焚烧是目前世界上被广泛认同的最佳实用技术之一,具有处理速度快、减量化和无害化程度高、资源循环利用等突出特点,是国家积极倡导的发展方向,国内目前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污泥干化+流化床焚烧。
通过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污泥处理数据分析,污泥处理工艺依然是基本的三类:填埋、焚烧、堆肥(农用),随着环保政策指标的进一步加强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农用所占比例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填埋所占份额大幅度消减,焚烧所占的份额急增。简言之相关法规的日趋严格导致了处理工艺所占比例的变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污泥焚烧将是最终出路,它不但能实现污泥减量的最大化,同时基于预干燥后焚烧的技术几乎不再需要使用燃料助燃,且产生的预热可以用于供热发电。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予以关注。
采用污泥干化+流化床焚烧,实际上就是干化专烧,选择的是半干化,添加少量煤炭混烧,形成干化焚烧热量平衡工艺。这种工艺尾气处理相对简单,燃预处理系统简单,但需要添加煤炭或石油助燃,以维持干化专烧的热平衡,干化耗能较高,焚烧烟气处理系统投资较大,焚烧炉改造费用也很大,且伴生的燃煤电厂或水泥窑都属于国家大力减产的项目。针对上述问题,要寻找另外的污泥干化焚烧工艺,达到既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又能实现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