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博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全民马拉松热亟需加强科学管理和指导

  致公党青岛市委常委、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崂山区政府副区长郭振栋反映:

  当前,随着群众对健康生活、运动健身需求的提高,各地党委政府对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愈加重视,并结合拉动城市消费,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知名度的需求,举办马拉松赛事,这一现象被成为“全民马拉松热”。

  据统计,2016年,我国境内在中国田协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328场,覆盖了除西藏之外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33个城市,参赛总人次高达280万。2017年我国“马拉松热”持续升温。仅2017年3月20日,国内共有9个城市同时举办了马拉松赛事,包括成都双遗马拉松、重庆国际马拉松、无锡马拉松、广东清远国际马拉松等。但在“全民马拉松热”背后,赛事的安全保障、科学指导、赛程设置、参赛人员健康安全、赛事规范管理及比赛扰民等问题一直存在。

  一是比赛安全保障问题。马拉松比赛参赛人员多,参加人员动辄数以万计,而且距离远,大规模体育运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保障压力。

  二是科学运动指导问题。在全民跑马的热潮下,马拉松的危险属性被选择性忽视。多数参赛人员在没有充分了解运动风险、缺乏对自我身体指标认知的情况下,盲目“跟风跑马”。如:网易新闻曾报道,在2016年参赛人数近2万的广东清远马拉松中,全程共有1.2万人次接受治疗服务,其中入院治疗17人,危重症5人,被戏称为最“受伤”的一场马拉松。

  三是赛事管理和服务问题。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对马拉松赛事审批放开,赛事数量猛增,“马拉松热”持续发酵,办赛质量和跑者理念参差不齐的问题进一步凸显。诸如"像面包的肥皂补给"、"第一集团跑丢"等负面事件时有发生。很多比赛组委会只顾跟风举办,导致办赛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足,规则制定出尔反尔,使跑者的参赛体验和满意度不理想。

  四是比赛扰民问题。马拉松比赛参赛人数多、路程远,很容易给城市正常生产、生活、交通等带来负面影响,更有一些赛事盲目追求规模,造成交通拥挤和城市资本的无谓消耗。

  四是外国选手参赛管理和服务问题。我国诸多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国际上一批马拉松专业运动员和爱好者,对这些人如何科学管理、安全参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为促进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安全成功举办,更为保护群众对运动健身的热情和身体健康,建议如下:

  一、加强对马拉松比赛举办的管理

  当前马拉松比赛举办的形式是由地方政府向中国田协申请举办,应该从严把关,特别是加大安全审查审核力度。地方政府的上级政府的公安、体育部门以及国安部门都应参与,做好安全评估。要及时组织总结交流经验,加强举办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科学指导马拉松举办地政府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保障体制和机制。

  二、提高对比赛的全程风险评估和预防

  我国城市马拉松运动起步晚、举办经验少,但由于参与人数众多,人员年龄、性别、体质与健康状况差别很大,赛事过程中往往存在参赛人员健康隐患和运动性意外问题,建议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组织经验,要求参赛人员充分了解自身健康情况和运动能力,引入完整的运动评估体系,降低参赛风险。在日常加强马拉松锻炼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群众科学量力而行的参与马拉松活动。可以推广手机APP等先进马拉松锻炼指导模式。

  三、加强管理,提升赛事主办方的服务水平

  建议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安保、环卫等基础配套,进一步细化组织方赛程、赛道规划、医疗保障、志愿者服务等细致性工作,把马拉松比赛的扰民问题降至最低。加强对马拉松运动的宣传,争取居民理解。同时,改变以往政府一手抓,逐步向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过渡,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马拉松赛事举办活动,既要避免马拉松的过多过度举办,也要避免城市马拉松“一阵风”狂欢热,使之具备长久的生命力。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