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应重视五个方面
致公党淄博市委委员、淄博市委农工办调研科科长、高级农艺师王玉杰反映: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高科技、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特征。目前制约“互联网+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农业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数据分割严重,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多停留在试验示范探索阶段。二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懂IT的不懂农业,懂农业的不懂IT,急需跨界融合型人才。三是农业是一个庞大的传统产业,如何利用“互联网+”串起农业现代化的链条,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渗透到农产品生产销售、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政务管理等各环节,亟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系统体系。建议应重点从五个方面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
一、加快建立农业大数据。尽快建立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追溯、销售等农业大数据信息服务体系,为发展“互联网+农业”提供数据信息基础支撑。
二、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视大数据、智能化人才的培养和存储,加快人才的引进和流动,加快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的学习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专家队伍。
三、加快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积极推广全自动智能控制施肥、浇水、通风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自动化水平,扩大应用规模,降低使用成本,实现节本增效。
四、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充分发挥涉农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的典型带动作用,推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尤其要加快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
五、加快农业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实现农业行政管理的在线化和数据化,提高行政透明度和效率,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