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荫区政协委员、致公党济南市委委员、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周新丽反映: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发布的糖尿病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20-79岁的人中约有4.15亿人患有糖尿病,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达到1.096亿,居于全球首位。且糖尿病死亡率大于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死亡率的总和,大约每6秒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死亡,2015年我国有13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其中40.8%的人年龄低于60岁。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而通过严格的血糖监测和管理,同时注意高血脂、高血压的控制,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血糖监测是对血糖值的定期检查,在低血糖相关疾病的诊治及糖尿病控制过程中非常重要,只有全面了解血糖状况才能更好的对低血糖相关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治,对糖尿病患者制定出合理的血控制方案,并且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了解到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现在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有三种: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记录过去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指尖血糖,记录某一点的血糖水平;动态血糖监测(CGM),通过植入皮下的象硬币大小的葡萄糖探测器探测收集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每5分钟一个记录,全天288个记录,3天超过800个血糖值构成一幅整体的血糖图谱。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全面记录患者的血糖变化,并找出指血和HbA1c难以发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现血糖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选择个体化的诊断治疗方案提供更多依据。
目前,我省三甲医院动态血糖监测的收费标准:CGMS探头(动态血糖监测探头)480元、监测费用150元/天(一般监测3天),费用共计930元。该项目尚未纳入本省医保报销范围。
动态血糖监测相比传统的监测方法虽然收费较高,但其具有传统监测方法不可替代的优点:1、可以帮助医生分析夜间血糖控制的情况;2、检测出非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的时间及频率;3、发现黎明现象的存在;4、调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治疗剂量;5、发现血糖变化的规律;6、发现血糖的异常波动情况,监测到不易察觉的低血糖、高血糖,为临床提供有用信息;7、减轻患者反复测指尖血的痛苦。
从临床实践来看,传统的使用采血针扎患者手指的监测血糖方法,无疑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带给患者负面情绪,尤其是凌晨进行血糖监测必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并且有些经济状况较差、病情严重的患者,为省钱而选择传统的监测方法,以至于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导致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为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沈阳、青岛等)已将动态血糖监测列入常规诊疗项目并纳入当地医保报销范围。为此,建议我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尽快将动态血糖监测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内。